主頁 > 滾動 > 正文

“136號文”解讀:陣痛之后,新能源迎來能力決勝時代

2025-07-25 13:40:15  |  來源:今日熱點網  |    

摘要:早布局者馭東風,懂能源者贏未來。

在CFS2025財經峰會上,聯盛新能源集團戰略業務部總經理王勇就備受行業矚目的“136號文”政策,接受了深度訪談。作為深耕新能源領域17年的領跑者,王勇的解讀不僅揭示了政策背后的行業巨變,更描繪了新能源從“政策溫室”邁向“市場競爭”的全新圖景。

告別“供養”:136號文重塑新能源生存法則

金句:政策托底時代終結,市場競爭力與客戶導向成為新能源企業的生死線。

王勇開宗明義地指出,136號文是新能源行業的標志性節點。它宣告了“政策依賴躺贏”時代的結束,開啟了“電力市場競爭”的新紀元。這意味著新能源項目的生存法則發生根本性重塑:

·生存方式劇變:從“政策溫室”到“市場搏擊”

新能源項目徹底告別靠國家補貼和保障消納的“固定收益”模式,必須直面市場化交易與自主運營。企業生存根基回歸電力本質——度電成本控制與電力交易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

·經營理念轉向:從“收益本位”到“客戶本位”

項目投資邏輯發生根本顛覆,從過去關注自身發電指標,轉向深度綁定用戶真實用能需求和市場波動。企業需通過綜合智慧能源方案降本、智慧化運維匹配供需、靈活交易策略溢價,實現與客戶的價值共生。

·政策落地智慧:分類施策與因地制宜

文件務實區分存量和增量項目,2025年6月后并網的增量項目全面市場化,存量項目則通過“機制電量/電價”平穩過渡,避免“一刀切”;同時將細則制定權下放地方,結合各省消納能力靈活施策,提升可操作性。

·深遠影響

政策強力倒逼全國電力現貨市場加速成熟(新型電力系統核心基礎設施),其分時電價機制將驅動能源結構向“新能源為主、火電調峰”轉型,為新能源規模持續擴張鋪路。

聯盛模式:何以將“東風”化為競爭力

金句: 當政策風向轉變,提前練就的“硬功夫”就是最強的壓艙石。

面對政策波動,王勇坦言這對聯盛新能源并非沖擊,反而是“東風”。其核心優勢在于前瞻布局與模式契合:

·投資模式“同頻共振”

政策強調“優先自發自用”,不鼓勵全額上網。而這正是聯盛新能源12年來專注的工商業分布式模式——通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幫助企業改善能源結構,不依賴全額上網,抗政策風險能力更強。

·數據沉淀構筑壁壘

深耕工商業領域積累的海量用戶負荷特性數據,使其能精準設計光伏/儲能配比,優化系統方案。標準化開發與工程管理更使其度電成本低于行業均值,在市場競爭中具備價格韌性。

·運維運營能力先行

早在2016年成立專業運維公司——優得運維,核心能力就是發電量精準預測、優化發電與負荷曲線匹配、提升電站效率,這正是新政要求的“市場化運營能力”的核心。未來將持續強化電力交易策略,向零碳園區、源網荷儲、虛擬電廠等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

未來圖景:陣痛之后,誰主沉浮

金句: 短期陣痛是成長的代價,長期繁榮屬于能力者與創新者。

展望2025下半年及中長期,王勇描繪了清晰的行業演進路徑:

中短期(1-3年):理性調整與加速洗牌

·項目投資“先緩后穩”:各省細則待明確、現貨市場未全覆蓋,企業短期觀望,全年裝機量預計與2024年持平(上半年搶裝托底)。

·資本回歸理性:依賴固定收益模式的資本可能退出,留存者將降低收益率預期(IRR可能從8-10%降至5-7%)。

·行業分化加劇:擁有綜合能源集成、智能運維及交易能力的企業將勝出,固守舊模式者淘汰。

·新模式爆發:零碳園區、源網荷儲、光儲充一體化、隔墻售電、綠電直聯等貼近用戶負荷的創新模式快速成熟。

長期(3年以上):市場化成熟與格局重塑

·全國電力現貨市場建成,分時電價與供需響應成常態。

·能源結構徹底轉型:非化石能源占比超50%,形成“清潔低碳、多元互補”格局。

·生態分工明確:國企主導風光大基地、儲氫一體化等“主干”項目;民企與地方企業聚焦微電網、零碳園區等分布式“末梢”場景。

結語

136號文的本質,是推動新能源行業從“政策紅利”走向“能力制勝”。短期的陣痛與調整不可避免,但陣痛之后,必然是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新能源圖景。

當行業洗去浮華,真正懂能源、懂用戶,具備硬核實力的玩家,終將在清潔能源的星辰大海中,錨定屬于自己的航標。(完)

關于聯盛新能源

聯盛新能源集團是國內首批布局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的解決方案服務商,提供從綠電轉型、電力運營到智慧運維的一站式服務。憑借豐富的投資經驗、精益的服務水平和敏銳的行業洞察力,我們已成為眾多世界五百強和知名品牌的信賴之選,助力數千家企業實現清潔能源轉型升級。

https://www.unisun-energy.com/


關鍵詞

編輯:HE02
上一篇:盛夏避暑指南:瑞虎8 PRO帶你優雅一夏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