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道:被戲稱“半價理想”的零跑,怎么就成了新勢力月銷第一?
2025-08-24 16:02:00 | 來源:差評XPIN |
2025-08-24 16:02:00 | 來源:差評XPIN |
知道零跑賣得好,但不知道它賣得有這么好。
前些天,零跑公布了上半年的財報,上半年凈利潤0.3億元,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成為新勢力里第二家做到這個成績的企業 (第一家是理想)。
一直在產品致敬理想的零跑,悄摸摸也跟著掙到錢了。而且別看它現在只是小賺0.3億,財報里很多數據顯示,零跑的路子正在越走越寬。
(資料圖片)
來,咱細看一下。
上半年,零跑營收245.5億元,同比大增174%。營收大漲的首要原因肯定就是車賣得多,這六個月零跑交付超過22萬輛,是去年同期的2.5倍,也是新勢力里賣得最多的。
在7月份,零跑交付量達到50129輛,是今年唯一一家達成月銷5萬的新勢力。
零跑今年主推的兩款B系列車型,轎車B01和SUV B10,都主打一個量大管飽。這倆起步價都不到10萬的車,卻能在11萬多的中配上給到了激光雷達,這可是比亞迪都做不到的事兒。
B10上市后,月銷也是沖上了1.4萬臺,成為扛把子。
車子多了,售后業務也跟著起來。零跑在財報里專門提到了售后服務的提升,車輛一次性修復率達到98.3%,環比提升4.4個百分點,備件在48h的送達率有91.5%,環比提升14.3個百分點。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脖子哥沒想到的,是碳積分交易帶來的收入。
大伙兒知道,零跑和歐洲的大車企斯特蘭蒂斯早就勾搭在一起了,零跑往歐洲庫庫賣車,很多就走了斯特蘭蒂斯的銷售渠道,零跑的店就和菲亞特、阿羅、Jeep這些斯特蘭蒂斯旗下的品牌開在一起。
上半年,零跑出口了2萬多輛車,也是新勢力里最多的。這些出口車不光利潤高,還能靠碳積分掙錢。
根據零跑之前的公告,他們在歐洲賣的所有車型產生的碳積分,全部都會轉給斯特蘭蒂斯。零跑反正不缺積分,有多少賣多少,這部分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純利潤了。。。
和營收同樣亮眼的,是零跑的毛利率在上半年達到了14.1%,要知道特斯拉今年二季度的毛利率也就17.2%。
特斯拉沒有20萬以下的車,但零跑做的可全都是10萬上下的買賣,它能做到這個毛利水平,可見在成本控制上有兩把刷子。
這在財報里也有體現。
零跑上半年在銷售、行政、研發這三項的支出,從去年同期的25.6億變成40.9億,只增加了15.3億。真的是“只增加”啊,畢竟他們的營收可是漲了150多億。
這就是進賬的錢越來越快,但花錢的速度被控制住,最后增收又增利。
所以,零跑目前在手資金295.8億元,真就上演了一波悶聲發大財。
要說零跑為什么能省下錢來,我覺得和它主打的自研和高通用化有關。
在電車核心的三電、電子電氣架構,座艙,智駕這些地方,零跑都在自研。這在新勢力里也不算多稀奇哈,但零跑還會搞別的零件。
比如C11上用的AR-HUD,顯示面積有60英寸,在這個價位基本獨一檔了。它之所以要搞這個,和創始人朱江明的經歷有關,哥們原來在安防行業頭部公司大華呆過,然后帶了一波人出來造車。
HUD里頭搞的透鏡、折射那一套,跟他們的老本行還挺匹配,不光是光學設計經驗還是供應鏈能力,換到這多少都能用上。所以和其他車企比,他們在這是有優勢的。
朱江明之前說,零跑自研、自造的核心零部件,已經占到了整車成本的65%以上。也就是把值錢零件的利潤拿在自己手里。
而在自研的投入上,零跑又賊“摳”,要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
新能源行業內有一個說法是,上半場的競爭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所以各大車企在智駕領域投入巨大,而這偏偏又是一個超級費錢的大窟窿,研發投入動不動要上百億。
就這么一通砸錢,現在玩家們的差距,好像也沒拉開特別大。
但零跑在這一塊相對克制,根據《晚點》的報道,朱江明曾表示,零跑在輔助駕駛現階段的策略是跟隨。
比如兩年前其他車就上了的城市NOA,零跑在今年底才會實現,從進度上看很落后了。但畢竟人主打10來萬的市場,這部分用戶群體,不求遙遙領先,人有我不缺就已足夠。所以我覺得零跑這個節奏也沒啥大問題。
而在通用化方面,零跑套起娃來,甚至不輸理想。
零跑的第一款SUV C11,有純電有增程,火了之后,他們火速出了個更小的C10,然后又在C10基礎上加長一點,出了三排六座的C16。看下面圖就知道,這倆幾乎就是一個模子,工廠里也是共線生產。
零跑的B系列,也是怎么相似怎么來。
零跑說他們在B系列車型之間,零部件共享率有88%。顯而易見的好處是能更好分攤開發成本,以及在零件采購時,用更大的量換到更低的價格。
靠著這些套路,零跑可不就能省下一大筆費用來。
當然,省錢只是手段,最終還是要把車子賣出去,才能盈利。
而縱觀零跑這些年的產品,可以發現,它除了早期做了一款花里胡哨的車,后面基本都選擇了最主流的市場。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零跑第一款車是一臺雙門純電轎跑S01。
就這么個冷門市場,加上零跑這個過于難評的造型,這車不撲街根本不可能。
朱江明也說,這車很像吉利早期的美人豹,對這個行業不了解,才會這么無知者無畏。結果,S01問世兩年只賣出了1634輛。
零跑的團隊原來都沒有汽車從業經歷,他們一上來也確實不懂汽車市場。但后面他們火速調整,選擇了錯位競爭。
當同期新勢力們都在主打高端的時候,零跑切入性價比路線。第二款T03,標配碟剎、快充,解決了當時A0小車的很多痛點。
而后,零跑干脆向優秀選手抄作業,也就是被大伙兒戲稱為“半價理想”。人家也不否認,反正它和理想完全不是一個目標人群,而在理想帶動的增程SUV市場大爆發中,零跑也確實分到了不少蛋糕。
現在,零跑早已甩開了當初的同行,原來和零跑并列的哪吒、威馬,都已成為故人。
零跑預計今年凈利潤能到5-10億元,并且第二次上調了今年銷量預期,將全年銷售目標從今年3月初提出的至多60萬輛,上調至65萬輛,還說明年要挑戰100萬輛。
最近它還和一汽走得近,不光有技術上的合作,在資本方面也有點小風聲。至少從這些信息上看,零跑今年表現已經超過了大家的預期。
但是,汽車圈的混戰還在繼續,零跑和在座的各位,都沒到開香檳的時候。別的不說,零跑至少會在這兩方面有阻力。
首先是基本盤能不能鞏固。 零跑所處的最大的市場,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這方面,比亞迪肯定有話說。
在去年破紀錄創下427萬銷量后,迪子今年被友商一頓圍攻,其中最猛的是當屬吉利,銀河今年的新車幾乎都是瞄著迪子去的,而且還要比迪子便宜。
7月,比亞迪今年在國內銷量是26.36萬輛,同比下降15.63%,它已經連著幾個月下滑了。強如比亞迪,也會被反打,零跑被盯上可以說是遲早的事。
另一方面,按照計劃零跑下半年會推出定位更高的D系列,目標20萬-25萬元區間。
一般來說,車企都是先做高端線,有了品牌積累,再從高往低推會容易一點,小鵬MONA就是這樣的典型。而零跑要把車越做越貴,它的品牌力,能否撐起20萬以上的售價,現在真不好說。
這些問題,等著零跑來逐個破解,至于它能不能走到終局,脖子哥就和大家一起蹲蹲看了。
撰文:白日夢
編輯:脖子右擰 & 面線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零跑官網
大家車言論,對話零跑CEO:我造車的原點在這里…
晚點Auto,車市大變,零跑小勝
猥瑣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