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學無以廣才的廣_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致_天天報道
2023-06-19 16:59:17 | 來源:互聯網 |
2023-06-19 16:59:17 | 來源:互聯網 |
1、“致遠”是指一種超凡的境界。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出自諸葛亮于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寫給他兒子垂髫時期的諸葛瞻的《誡子書》。
【資料圖】
4、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
5、在這里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
6、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7、賞析此聯反映的是諸葛亮對人生的哲理思考,認為一個人須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寂寞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
8、此聯可以看做是諸葛亮一生立身處世的寫照,語淺而意蘊深刻,充滿哲理。
9、小說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來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諸葛草廬的門聯。
10、但它仍然還是排偶句而非對偶句,平仄極不和諧。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