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國空天軍的電子戰能力,“強悍”到連自己人都害怕?
2023-06-09 20:51:30 | 來源:嗶哩嗶哩 |
2023-06-09 20:51:30 | 來源:嗶哩嗶哩 |
(資料圖)
前天提到,某國空天軍的對地主力型號蘇34戰斗轟炸機,由于對地攻擊模塊性能薄弱,并且缺乏精確打擊彈藥,尤其是電子對抗能力幾乎沒有,一旦被地面防空雷達牢固鎖定就幾乎不可能擺脫;于是出現了相當慘烈的實際戰損比;直接把這種40噸級戰轟的整體形象毀壞殆盡。而作為原產方蘇霍伊痛定思痛,決心為即將開始量產的、新批次的85架新蘇34大副升級其機載的電子戰系統。但是卻有面臨嚴重無米下鍋的窘境。主要在于高性能的電子戰單元組件,原本就不是某國的強項。其實綜合電戰能力不強,從來不是單純在蘇34這一個機型上存在。某國空天軍全軍上下的電子戰能力,都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從蘇聯時代起,其內部電子工業的發展,就逐步與全球潮流;拉開了不小的距離。
蘇聯方面不善于搞電子產業,似乎是一貫的。不過這個問題在1970年代與更早的時期,似乎還問題不大。主要在于當時全球電子設備仍然是電子管的天下。蘇聯方面在二戰期間獲得了英美的大量援助,其中也包括軍用通信與雷達電子設備。因此在電子管時代,蘇聯方面仍然可以算是沒有明顯的掉隊。不過到了1980年代以后,全球電子產業向大規模與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進行了巨大的技術升級。這個潮流從民用電子領域開始,最終深刻的影響到軍用電子技術上。而在這個過程中,蘇聯方面就嚴重落伍了。導致蘇聯后期,連最常見的電子手表都無法生產。很多設備還在用像熱水瓶內膽一樣的電子管,就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了。不過到1990年代中后期,空天軍的一些電子對抗技術,仍然讓友好合作方相當震驚,
比如雙方聯合演習期間,這邊用大量偽裝覆蓋的地面武器裝備,都被空天軍的A50預警機一眼看穿。不過這僅僅是與國外先進電子偵察與電子對抗開始接觸的初期才有的現象。而當這邊的全相控陣預警機研發成功并且普遍裝備之后;類似A50上,通信指揮基本靠吼的模式也就是徹底不入眼了。空天軍的電戰水平,當然是其國內綜合電子工業發展實力的直接體現。如果要給予一個簡單且較為全面的評價,那就是在個別單項上算是有一定的長處,但是整體上與全球一流水平屬于越拉越遠。尤其在敵我識別、網絡中心戰法上,則是嚴重的脫離時代。比如蘇聯末期就開始大力研發相控陣先進雷達,但是卻長期在無源模式上耗費時間,至今沒有為其主力戰斗機與主戰艦艇配齊有源相控陣模式的主戰雷達。而且還有,
先進電子戰平臺嚴重缺乏的問題。這就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原因,還涉及經濟與國力方面。數量極少的專業電戰飛機,就在敘利亞沖突中被電磁誘騙后再被盟友擊落。即使很有限的電戰能力,空天軍操作員實際運用起來也“虎”的很,經常導致本方都害怕的程度。因為這些操作員執行電磁對抗任務,經常一根筋的搞全頻譜阻塞,實際上僅僅是空天軍操作員自己理解或者能夠掌握的頻譜范圍,導致連本方的秘密戰場通信頻道也一并阻塞了。問題是聯合演習的另外一方還有更先進的跳頻技術,等于說是最終阻塞的是本方司令部的全部指揮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