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研發全面提速 衛星通訊率先受益
2023-06-06 00:43:10 | 來源:金融投資報 |
2023-06-06 00:43:10 | 來源:金融投資報 |
在政策力挺下,6G技術研發有望進一步加速。可以看到,在6G概念被提出后,相關技術研發工作開始持續推進。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也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推動6G建設不僅受到高度重視,同時我國6G技術研發也在加快。
有行業人士指出,我國已在加碼攻堅關鍵技術,加快推動5G向天地一體、智能網絡、通感一體演進,超前研究6G技術。雖然從研發到商用還需很長的路要走,但對于相關企業來說,無疑將迎來新的利好。
(資料圖)
1 6G技術研發加速推進
就我國信息通信產業發展來看,從早前的追趕到4G時代的并跑,再到5G時代率先實現5G規模化應用,產業迎來了跨越式發展。在未來的6G時代,我國再度走在國際研發的前端,隨著相關技術的持續突破,有望繼續領跑全球。
6月4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第31屆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開幕。工信部部長金壯龍指出,我國信息通信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下一步要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持續增強移動通信、光通信等領域全產業鏈優勢,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聯網等前沿領域,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搶占未來發展新優勢。
其實6G的提出,還可追溯到2021年。2021年11月,工信部發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其中提到,“將從6G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研發、頻率規劃、國際合作等方面推動6G研究”。
隨著國家重視程度的提升,“十四五”規劃綱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均作出相關部署,包括“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儲備”“加大6G技術研發支持力度,積極參與推動6G國際標準化工作”等。
管理層牽頭,運營商也在積極行動。
公開信息顯示,由中國移動與沃達豐公司、美國蜂窩電信公司聯合牽頭的《6G 需求與設計考慮》報告正式發布。報告從運營商立場定義了6G 需求,包括實現數字包容、能源效率、環境可持續性和靈活部署的演進路徑等新需求,并提出6G系統架構與設計考慮。
目前我國已在6G超大規模MIMO、太赫茲通信、通感一體、內生AI通信、確定性網絡、星地一體化網絡等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從2023年2月1日起,工信部優化調整微波通信系統頻率,將進一步滿足5G基站等高容量信息傳輸場景需求,并為我國5G、工業互聯網以及未來6G等預留頻譜資源。
2 衛星通信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從6G發展時間表來看,國際電信聯盟工作組會議明確了2023年底前6G早期研究的時間表,第三代合作伙伴項目(3GPP)提出于2023年開啟對于6G的研發,并將在2025年下半年開始對6G技術進行標準化,2028年下半年生產6G設備產品,2030年正式進入6G商用時代。
技術層面上,今年以來利好不斷。消息面上,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在京完成國內首次太赫茲軌道角動量的實時無線傳輸通信實驗,此項突破將為我國6G通信技術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撐。西部證券分析師陳彤表示,太赫茲通信作為新型頻譜技術,可提供更大傳輸帶寬,滿足更高速率的傳輸需求,逐漸成為6G通信關鍵技術之一。
隨著技術研發的持續推進,衛星通信產業將率先受益。
華泰證券分析師黃樂平認為,1G-5G傳統移動通信技術依靠地面蜂窩基站實現覆蓋范圍的擴大,但全球現有移動通信網絡只覆蓋了地球總面積的6%。6G將首次實現全球無死角覆蓋,衛星通信是唯一選項。6G的星地一體融合網絡將以地面網絡為基礎、以衛星網絡為延伸,覆蓋太空、空中、陸地、海洋等自然空間,為天基、空基、陸基等各類用戶活動提供信息保障。在技術上,6G星地一體融合組網需要構建統一終端、統一空口協議和組網協議的服務化網絡架構,需對空天地一體化網絡中的新型組網技術進行突破。黃樂平認為2023年將是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大年,建議關注衛星制造產業鏈、地面段核心網、衛星運營商。
除了衛星通信產業外,光通信產業鏈也有望在6G技術推進過程總開啟第二成長曲線。
有分析認為,6G技術相比5G技術,在速率、時延、流量密度等方面都有著數量級級別的提升,其中峰值速率預計將超過100 Gbps。因此對光通信的傳輸速率以及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光模塊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