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選聘首批科技副總及產業導師 暢通雙向任職通道 促進產學研用融合 全球資訊
2023-05-26 22:14:03 | 來源:云南網 |
2023-05-26 22:14:03 | 來源:云南網 |
近日,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首批選聘110名人才到全省110家企業任科技副總、選聘58名人才到22所高校任產業導師,標志著我省推動人才服務云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產業強省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選聘省科技副總及產業導師,旨在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促進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優勢互補、協同創新。這項人才創新舉措有什么重大意義?人才怎么選、如何用?記者采訪了省委人才辦相關負責同志以及首批科技副總、產業導師、聘任單位代表。
政策加力?讓人才鏈和產業鏈“雙鏈融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直以來,產業基礎薄弱、創新驅動引領作用不明顯始終是制約我省產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問題。去年,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我省“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優化整合人才計劃”,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保障。其中,著眼產業發展需要,在出臺《關于人才服務現代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之后,省委組織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云南省科技副總及產業導師選聘實施細則(試行)》,啟動科技副總及產業導師選聘工作,著力破解產學研用融合的痛點問題。
科技副總,指從省內外高校(含高職院校)、科研院所選聘科研人員到省內企業兼任總經理、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技術副總、研發副總、技術總監、研發總監、技術中心主任、研發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等技術職務。產業導師,指從省內企業選聘的企業高管、技術專家到省內高校兼任學生指導老師。
這一創新舉措暢通了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人才交流渠道。政策出臺不到2個月,省委人才辦會同省級有關部門全面摸底,梳理出我省重點產業、骨干企業和重點高校的崗位需求,統一面向省內外發布,得到了省內外人才的積極響應。經個人申請、單位審核、專家評審、聯合審定、公示公告程序,首批選聘110名人才到企業任科技副總,選聘58名人才到高校任產業導師。
“我們發布的崗位聚焦服務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評審中,綜合考慮申報人專業素養、創新能力、合作基礎、預期成效等。”省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從評選結果看,省科技副總、產業導師均集中在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數字經濟、新能源電池、綠色能源等重點產業,人才層次較高,其中還不乏一些“大院大所”的頂尖人才。數據顯示,首批選聘的省科技副總中,從省外高校、科研院所聘任的有30人,人員來自北京大學、同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南大學等16所高校和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3家科研院所。
保障到位?讓人才活力激發創新潛力
科技副總和產業導師到崗,如何發揮作用?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用才思路,我省的科技副總和產業導師實行聘任制,聘期3至5年,每年累計工作不少于3個月。
科技副總主要職責包括幫助企業制定創新規劃,對關鍵技術難題開展聯合研究攻關,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相關科研成果在企業轉化,指導企業建設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引進培養創新人才(團隊)等。產業導師主要職責則包括參與高校人才培養與教學工作,與高校聯合開展項目申報、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推動派出單位與高校共建科技創新平臺等。
北京大學國際癌癥研究院副院長張寧教授出任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作為首批聘任的科技副總代表,他說:“選擇來到云南,加入云南白藥,一方面是因為云南是享譽世界的中藥資源寶庫,另一方面更吸引我的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創新的人才政策,以及發展云南生物醫藥產業的決心和魄力。”張寧表示,將發揮好高校與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為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拓展平臺和渠道,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的健康需求貢獻更豐富的研究資源和人才力量,推動更多高質量、高水平合作項目達成。
“高校聘任產業導師,是深化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也是企業反哺高校、為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賦能的重要途徑。”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藥品事業部首席醫學官、中央研究院院長助理王京昆此次出任云南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產業導師。他表示,作為產業導師,將發揮企業生產經營、資源整合、產業化推廣的優勢,推進產教融合基地建設,與高校聯合開展項目申報、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共同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并參與研究生指導和本專科教育教學,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今年,昆明理工大學聘任了17名產業導師,派出科技副總19人,涉及34家在滇合作企業。該校黨委書記唐家華說:“派出去和請進來都凝聚著人才培養的發展力量,都指向了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為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找到了很好的結合點。”
值得關注的是,我省給科技副總和產業導師較高的人才禮遇和服務。根據現有政策,入選的科技副總和產業導師符合條件的,按照“就高不重復”原則,享受高層次人才相關優惠政策和各項支持舉措,并獲得“興滇惠才卡”B卡,在選聘崗位工作期間享受醫療、子女就學等12個方面的人才服務。省外選聘的人才,符合條件的,按照相關政策給予個人最高100萬元一次性工作生活補貼、最高1000萬元項目經費支持。入選科技領軍人才或云嶺學者的科技副總、產業導師,根據相關政策,同等條件下優先給予科學家工作室支持,最高支持1000萬元。
我省還明確,選聘人才“派出期間”人事及工資關系保留在派出單位,派出人員可按規定或協議取得兼職報酬,享受接收單位同職級人員薪酬待遇和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接收單位可按勞務費方式發放相關報酬,不計入派出單位、接收單位績效工資總量,進一步調動人才干事創業積極性。
省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省級有關部門,落實支持政策,加大人才項目、科技項目、科研平臺等措施支持力度,完善兼職兼薪、職稱評聘、科技獎勵等激勵手段,健全服務保障機制,讓人才充分施展才華,讓選聘單位真正享受到“人才紅利”。
本報記者?郎晶晶
跟評:不拘一格用活人才
郎晶晶
人才是創新之核、發展之要、強滇之基。自去年省委人才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我省不斷升級人才政策支持,一系列著眼解決人才服務產業發展痛點難點的措施相繼出臺,啟動科技副總及產業導師選聘工作便是其中一項創新力度較大的措施。
科技副總和產業導師崗位需求一經發布,便在省內外引起了熱烈反響,廣大人才看到云南引才用才的誠心和決心,積極響應、主動申報。鑒于人才和用人單位積極性較高,省委人才辦還對未納入2023年度省科技副總及產業導師選聘對象的建立了人才儲備庫。在首聘儀式上,人才代表、聘任單位代表也對此項創新政策由衷點贊和支持。
此項人才政策好,好在一個“活”字。一方面,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一直存在著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究其原因是從事研究的人離市場較遠,而在市場里從事經營活動的又苦于缺乏“外腦”支持。出臺政策,讓科研人員到企業堂堂正正兼任科技副總,讓企業的“行家里手”根據市場發展需要幫助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雙向任職,有利于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讓智力優勢和市場優勢“握手”,激發更大的現實生產力。另一方面,云南作為西部省份,在“剛性”引才比較優勢不足的情況下,依托良好的資源環境和優厚的人才待遇,選擇“柔性”引才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消除了科研人才外出兼職的“后顧之憂”,開辟了企業人才到高校任職的新通道,激活了人才建設的“一池春水”。
機制打通、人才到崗只是第一步。下一步還需完善工作流程、理清重點任務、完善考核機制,引導科技副總當好產業優化升級“新引擎”,幫助企業制定創新規劃,聯合攻克關鍵技術,并在派出單位和聘任單位間搭好溝通交流橋梁,提升現有平臺創新能力,新建一批產業創新平臺,積極推動各類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助推產業導師當好產才融合的“助力者”,圍繞我省重點產業需求積極參與學科設置、專業調整、教學科研等工作,幫助培養符合發展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相信好機制必將激發新活力。隨著人才交流日益頻繁、人才活力競相奔涌,云南的人才吸引力將越來越強,人才“朋友圈”也將越來越大,為產業強省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智力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