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服務業占比過高是喜也是憂
2023-05-24 10:07:12 | 來源:馨月 |
2023-05-24 10:07:12 | 來源:馨月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文章:《風險投資中絕不允許發生的四件事是什么?》
從周二開始,本周美歐將公布一系列重要經濟數據。周二的數據顯示,美歐制造業數據明顯下滑,但服務業數據表現較好,由于服務業在美歐經濟中占比較高,因此美歐經濟當前還保持著相對穩定,但這一穩定將隨著美歐利率飆升而動搖。
美國5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為48.5,預期50,4月終值50.2,4月初值50.4;服務業PMI初值為55.1,預期52.6,4月終值53.6,4月初值53.7;綜合PMI初值54.5,預期53,4月終值53.4,4月初值53.5。
歐元區5月制造業PMI初值44.6,刷新2020年5月以來新低,預期46,4月終值45.8;5月服務業PMI初值55.9,預期55.6,4月終值56.2;5月綜合PMI初值53.3,預期53.5,4月終值54.1。
德國5月制造業PMI初值42.9,創3年新低,預期45,4月終值44.5,4月初值44;服務業PMI初值為57.8,預期55.3,4月終值56,4月初值55.7;綜合PMI初值為54.3,預期53.5,4月終值54.2,4月初值53.9。
從美歐PMI數據中可以看到制造業在明顯降溫,制造業PMI皆處于50榮枯線之下,尤其是德國制造業下滑情況的更為嚴重,呈明顯的衰退趨勢,這說明俄烏沖突還是給歐洲制造業帶來了嚴重影響,高通脹等問題倒逼歐洲產業資本轉移,歐元區的實體經濟空心化問題更加嚴重,這對歐元區經濟是一個長期威脅,也意味著歐元區的債務壓力會不斷升級。
美歐主要依靠服務業拉動經濟,這是優勢也是劣勢,服務業比重過高實際反映了制造業下降幅度過大,容易造成經濟失速現象。第二產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方,決定了服務業的發展質量、水平與競爭力,第二產業比重如果偏低,會阻礙服務業升級,會阻礙服務業高端化,使產業結構進一步失衡,進而形成二產與三產的負反饋乃至惡性循環,尤其是高度金融化的過程將會長期吞噬產業資本,并形成金融黑洞,將嚴重阻礙產業結構調整并遲滯經濟發展。同時服務業占比過高還容易導致貧富分化的加劇,容易導致社會消費遞減與債務加速增長。因此服務業比重并非越高越好。
美歐股市在美聯儲與歐央行激進加息周期中依然維持了強勢,德國等股市甚至還創出了歷史新高,這不僅是本幣回流、股票估值與股指編制等問題,主要原因就是美歐產業結構長期失衡蘊藉了債務高風險,美歐股市不敢也不能做趨勢性調整,一調整就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所以美歐股市如今已是“大而不能倒”。
而華爾街則是希望歐日股市能夠不斷改寫歷史新高,這樣華爾街才能利用歐日股市的高泡沫在后期洞穿其金融市場,才能制造國際金融風暴,才能更好地收割全球財富。(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于新浪微博頭條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