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滾動 > 正文

2021銘泰國際關于“AET超硬材料項目”路演匯報會

2021-12-31 20:03:59  |  來源:財訊網  |    

2021年12月31下午,由銘泰國際聯合熹鉆資本主辦的關于“AET超硬材料項目”路演匯報會在中國深圳市南山區順利舉行。會上,項目匯報人亞洲易高中國區代表李亞威女士就培育鉆石的市場趨勢、全球培育鉆石行業發展趨勢、培育鉆石的廣泛應用及亞洲易高的未來發展計劃四方面展開詳細匯報。

(圖為:亞洲易高代表李亞威女士對“AET超硬材料項目”匯報現場)

大會邀請了中共深圳龍華區政府企服中心,深圳資本航天高科投資、縱橫資本、山東高速、中山證券、長城證券、廣東產融控股、五礦資本、廣發銀行七海歐洲數字銀行等優秀投行機構蒞臨會場。同時云遠程邀請線上參與EDB investment Facilitation 新加坡經發局投資部、海通國際(香港)、ICH Capital Pte Ltd.Harvest Advisors (Singapore) Pte Ltd.、Commonwealth Capital Pte Ltd.、UOB Kay Hian Pte Ltd.、CGS-CIMB 銀河聯昌、SAC Capital Pte Ltd.、Stirling Coleman Capital Limited.等眾多知名券商機構進行線上連線的方式共同參與其中。會議同步舉行亞洲易高正式與哈工天愈集團宇航智造等高新技術企業達成合作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儀式,三方擬打造國家級新材料實驗室及科技人才工作站并落戶深圳。

眾所周知,培育鉆石廣泛應用于珠寶、半導體、新能源、醫療儀器、光學設備、電子、精密工程和軍事防御等領域。隨著技術創新的進步,實驗室培育鉆石可以達到天然鉆石的質量,并且在開采鉆石量逐年下降的情況下,實驗室培育鉆石在珠寶行業中越來越受歡迎。

(圖為:亞洲易高代表李亞威女士 、哈工天愈簽約代表 張偉軍總裁 、宇航制造簽約代表 李振志院長簽約現場)

近年來,實驗室培育鉆石產量激增,僅 2020 年就生產了 6-7 百萬克拉,與鉆石開采相比,實驗室培育鉆石市場仍然是一個很小的行業,2017 年鉆石開采達到 1.52 億克拉的峰值,目前約為 1.11 億克拉。

由于技術進步和整個價值鏈的接受度不斷提高,實驗室培育鉆石領域正在迅速發展。從此次路演匯報會我們了解到,2020 年全球實驗室培育鉆石市場規模為 193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達到 499 億美元,2021 年至 2030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9.4%。2021 年,實驗室培育鉆石獲得了更多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因此該細分市場有望受益于未來新的增長催化劑。到 2025 年,實驗室培育鉆石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增加到約 292 億美元,到 2030 年將增加到近 1920 萬克拉。

放眼全球,培育鉆石價格普遍為天然鉆石的1/3,而整個鉆石行業現在正處于向大眾提升滲透率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培育鉆石本身就具備較強的優勢。不少頭部鉆石等珠寶商,如戴比爾斯、施華洛世奇、潘多拉、Signet等紛紛布局培育鉆石行業,國際權威認證機構IGI、GIA等也在規范培育鉆石的認證分級制度,培育鉆石的行業認知度正在提升。

李亞威女士在會上講道:“銘泰國際的企業愿景是保護和最大化利用地球資源。銘泰國際擁有多管齊下的商業模式,與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宏觀趨勢保持一致。銘泰國際于今年與成熟的實驗室培育鉆石合作伙伴X DIAMOND熹鉆資本合資成立亞洲易高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亞洲易高擁有國際化的科研團隊及最高等級實驗室培育鉆石的技術能力。目前在新加坡、中國分別設立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總面積超70000平方英尺,擬投資約1億美元,投產后年產能可達30萬克拉。據悉,亞洲易高在新加坡 設立關于超硬材料應用示范展廳,近日即將對公眾開放,讓更多群體可以了解超硬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據了解,亞洲易高憑借其穩定的能源供應快速擴大規模,并通過新加坡自貿協定快速拓展海外銷售渠道,已同韓國最大鉆石批發商KDT、廣州鉆石交易所、歐洲珠寶零售商Selene、印度鉆石分銷商MAITRI、中國及美國培育鉆石珠寶品牌等多國客戶達成合作意向,并成功簽下10萬克拉培育鉆石毛坯意向采購訂單。亞洲易高由一支來自美國、日本、中國等專業且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他們擁有超過 5 年以上的實驗室培育鉆石生產經驗。

針對亞洲易高的商業策略和未來計劃,李亞威女士還表示:“亞洲易高將利用現有的技術能力和業務網絡,提高實驗室培育鉆石的生產能力,并擴大亞洲易高在全球實驗室培育鉆石價值鏈中的價值主張,包括B-to-B模式和B-to-C運營模式,通過合資或戰略合作使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及技術能力多樣化。”

會議同期的“AET超硬材料項目”路演匯報會上的另一高潮,無疑是亞洲易高與哈工天愈集團及宇航智造三方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三方將共同在中國深圳建立國家級新材料聯合研發實驗室,并采用企業化管理模式,共同組織三方技術專家開展技術研發和項目實踐。以數名國內外知名院校博士為核心,建立“博士工作站”。通過人才工作站的建設,推動項目實施、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的一體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編輯:HE02
上一篇:液體黃金輪胎亮相物流研討會,驅動綠色貨運低碳出行    下一篇:最后一頁